广州智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广州智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行业新闻

目录设计\画册设计印刷的要点

发布时间:2023-08-04

一、目录设计的元素

1. 视觉元素:概念元素不在实际的设计中加以体现,它将是没有意义的。概念元素通常是通过视觉元素体现的,视觉元素包括图形的大小、形状、色彩等。
2. 概念元素,所谓概念元素是那些不实际存在的,不可见的,但人们的意识又能感觉到的东西。例如我们看到尖角的图形,感到上面有点,物体的轮廓上有边缘线。概念元素包括:点、线、面。
3. 关系元素:视觉元素在画面上如何组织、排列,是靠关系元素来决定的。包括:方向、位置、空间、重心等。
4. 实用元素:指设计所表达的含义、内容、设计的目的及功能。

二、目录设计中点、线、面的构成:

平面设计中,一组相同或相似的形象组成,其每一组成单位成为基本形,基本形是一个最小的单位,利用它根据一定的构成原则排列、组合、便可得到最好的构成效果。

1. 组形:在构成中,由于基本的组合,产生了形与形之间的组合关系,这种关系主要有:
2. 分离:形与形之间不接触,有一定距离。
3. 接触:形与形之间边缘正好相切。 
4. 复叠:形与形之间是复叠关系,由此产生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关系。
5. 透叠:形与形之间透明性的相互交叠,但不产生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。
6. 结合:形与形之间相互之间结合成为较大的新形状。
7. 减却:形与形之间相互覆盖,覆盖的地方被剪掉。
8. 差叠:形与形之间相互交叠,交叠的地方产生新的形。

三、目录设计、画册设计的渐变、重复

渐变的类型:
1. 形状的渐变:一个基本形渐变到另一个基本形,基本形可以由完整的渐变到残缺,也可以由简单到复杂,由抽象渐变到具象。
2. 方向的渐变:基本形可在平面上作有方向的渐变。
3. 位置的渐变:基本形作位置渐变时需用骨架,因为基本形在作位置渐变时,超出骨架的部分会被切掉。
4. 大小的渐变:基本形由大到小的渐变排列,会产生远近深度及空间感。
5. 色彩的渐变:在色彩中,色相、明度、纯度都可以出渐变效果,并会产生有层次感的美感。
6. 骨格的渐变:是指骨格有规律的变化,使基本形在形状、大小、方向上进行变化。划分骨格的线可以做水平、垂直、斜线、折线、曲线等个总骨格的渐变。渐变的骨格精心排列,会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,有时还会产生错视和运动感。

重复的类型:
1. 基本形的重复:在构成设计中使用同一个基本形构成的图面叫基本形的重复,这种重复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。例如:高楼上的一个个窗子。
2. 骨格的重复:如果骨格每一单位的形状和面积均完全相等,这就是一个重复的骨格,重复的骨格是规律的骨格的一种,最简单的一种。
3. 形状的重复:形状是最常用的重复元素,在整个构成中重复的形状可在大小、色彩等方面有所变动。
4. 大小重复:相似或相同的形状,在大小上进行重复。
5. 色彩重复:在色彩相同的条件下,形状、大小可有所变动。
6. 肌理的重复:在肌理相同的条件下、大小、色彩可有所变动。
7. 方向的重复:形状在构成中有着明显一致的方向性。
8. 重合:形与形之间相互重合,变为一体。

近似的分类:
1. 形状的近似:两个形象如果属同一族类,它们的形状均是近似的,如同人类的形象一样。
2. 骨格的近似:骨格可以不是重复而是近似的,也就是说骨格单位的形状、大小有一定变化,是近似的。
注意:近似与渐变的区别,渐变的变化是规律性很强的,基本形排列非常严谨,而近似的变化规律性不强,基本和其它视觉要素的变化较大,也比较活泼。

骨格分为:
1. 规律性骨格:规律性骨格有精确严谨的骨格线,有规律的数字关系,基本形按照骨格排列,有强烈的秩序感。主要有重复、渐变、发射等骨格。
2. 非规律性骨格:非规律性骨格一般没有严谨的骨格线,构成方式比较自由。
3. 作用性骨格:作用性骨格是使基本形彼此分成各自单位的界线,骨格给形象准确的空间,基本形在骨格单位内可自由改变位置、方向、正负,甚至越出骨格线。
4. 非作用性骨格:非作用性骨格是概念性的,非作用性骨格线有助于基本形的排列组织,但不会影响它们的形状,也不会将空间分割为相对独立的骨格单位。
5. 重复性骨格:是指骨格线分割的空间单位在形状、大小上完全相同,它是最有规律性的骨格,基本形按骨格连续性的排列。
平面设计是将不同的基本图形,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的。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,描绘形象。而平面设计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,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,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。

四、画册设计的发射和特异及对比

发射的分类:
1. 中心点的发射:由此中心向外或由外向内集中的发射。
2. 螺旋式的发射:螺旋的基本形式已旋绕的排列方式进行的,旋绕的基本形逐渐扩大形成螺旋式的发射。
3. 同心式发射:同心发射是一个焦点为中心,层层环绕发射,如箭靶的图形。

特异的分类:
1. 形状的特异:在许多重复或近似的基本形中,出现一小部分特异的形状,以形成差异对比,成为画面上的视觉焦点。
2. 大小的特异:在相同的基本形的构成中,只在大小上做些特异的对比,但应注意基本形在大小上的特异要适中,不要对比太悬殊或太相似。
3. 色彩的特异:在同类色彩构成中,加进某些对比成分,以打破单调。
4. 方向的特异:大多数基本形式有次序的排列的,在方向上一致,少数基本形在方向上有所变化以形成特意效果。
5. 肌理的特异:在相同的肌理质感中,造成不同的肌理变化。

对比的分类:
1. 形状的对比:完全不同的形状,固然产生一定的对比,但应该注意统一感。
2. 大小的对比:形状在画面的面积大小不同,线的长短不同所形成的对比。
3. 色彩的对比:色彩由于色相、明暗、浓淡、冷暖不同所产生的对
4. 肌理的对比:不同的肌理感觉,如粗细、光滑、纹理的凹凸感不同所产生的对比。
5. 位置的对比:画面中形状的位置不同,如上下、左右、高低等不同位置所产生的对比。
6. 重心的对比:重心的稳定、不稳定、轻重感不同所产生的对比。
7. 空间的对比:平面中的正负、图底、远近及前后感所产生的对比。
8. 虚实的对比:画面中有实感的图形称之为实,空间是虚,虚的地方大多是底。
需要注意的是:在对比的使用中,要求统一的整体感,视觉要素的各方面要有一定总的趋势,有一个重点,相互烘托。如果处处对比,反而强调不出对比的因素。

五、画册设计的密集和肌理及空间

密集的分类:
1. 点的密集:在设计中将一个概念性的点放于构图上的某一点,基本形在组织排列上都趋向于这个点密集,愈接近此点愈密,远离此点愈疏。
2. 线的密集:在构图中有一概念性的线,基本形向此线密集,在线的位置上密集最大、离线愈远则基本形愈疏。
3. 自由密集:在构图中,基本形的组织没有点或线的密集约束,完全是自由散布,没有规律,基本形的疏密变化比较微妙。
4. 拥挤与疏离:拥挤是过度密集,所有基本形在整个构图中是一种拥挤状态,占满了全部空间,没有疏的地方。疏离与密集相反,整个构图中基本形彼此疏远,散布在各个角落,散布可以是均匀的,也可以是不均匀的。
需要注意的是,在密集效果处理中,基本形的面积要细小,数量要多,以便有密集的效果。基本形的形状可以是相同或近似的,在大小和方向上可有一些变化。在密集的构成中,重要的是基本形的密集组织,一定要有张力和动感的趋势,不能组织涣散。

肌理的创造方法:
1. 笔触的变化:利用笔触的粗、细、硬、软、重以及笔触的不同排列,而描绘出不同的肌理效果。
2. 印拓:用油墨或涂料雕刻及自然形成的凹凸不平的表面上,然后印在图面上,便会形成古朴的拓印肌理。
3. 喷绘:用喷笔或用金属网与牙刷,把溶解的颜料刷下去后,色料如雾状的喷在纸上。
4. 染:具有吸水力强的表面,可用液体颜料进行渲染、侵染、颜料会在表面自然散开,产生自然优美的肌理效果。
5. 纸张:各种不同的纸张,由于加工的材料不同,本身在粗细、纹理、结构上不同,或人为的折皱,揉产生特殊的肌理效果。

空间

我们一般所说的空间,是指的二维空间。空间感表现手法有以下几点:
1. 利用大小表现空间感:大小相同的东西,由于远近不同产生大小的感觉,近大远小。在平面上一样,面积大的我们感觉近,面积小的觉得远。
2. 利用重叠表现:在平面上一个形状叠在另一个形状之上,会有前有后、上下的感觉,产生空间感。
3. 利用阴影表现:阴影的区分会使物体具有立体感觉和物体的凹凸感。
4. 利用间隔疏密表现:细小的形象或线条的疏密变化可产生空间感,在现实中如一款有点状图案的窗帘,在其卷着处的图案会变的密集,间隔小,越密感觉越远。
5. 利用平行线的方向改变来表现:改变排列平行线的方向,会产生三次元的幻象。
6. 色彩变化来表现:利用色彩的冷暖变化,冷色远离,暖色靠近。
7. 肌理变化的表现:粗糙的表面是人感到接近,细致的表面感到远离。
8. 矛盾空间来表现:所谓矛盾空间是指在真实空间里不可能存在的,只有在假设的空间仲才存在。
平面设计是将不同的基本图形,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的。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,描绘形象。而平面设计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,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,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。

六、画册设计的图与底和打散韵律

图与底在设计中的运用:
1. 色彩明度较高的有图的感觉。
2. 凹凸变化中的凸的形象有正图感。
3. 面积大小的比较中,小的有图感。
4. 在空间被包围的形状有图感。
5. 在静与动的两这种,动态的具有图感。
6. 在抽象的与具象的之间,具象的有图感。
7. 在几何图案中,图底可根据对比关系而定,对比越大越容易区别图与底。
图与底的反转现象:有时候图与底的特征十分相似,不容易区别,这就是图底的翻转现象。

打散:

打散是一种分解组合的构成方法,就是把一个完整的东西,分为各个部分,然后根据一定的构成原则重新组合。这种方法有利于抓住事物的内部结构及特征,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、解刨事物,从一个具象的形态中提炼出抽象的成分,用这些抽象的成分再组成一个新的形态,产生新的美感。

韵律

韵律的表现是表达动态的构成方法之一,在同一要素周期性反复出现时,会形成运动感,这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。韵律的表现是画面充满生机,它是如何形成的呢?

七、画册设计的分割和平衡及排列

分割

在平面构成中,把整体分成部分,叫分割。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随时可见,如房屋的吊顶、地板都构成了分割。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分割方法:
1. 等形分割:要求形状完全一样,分割后再把分隔界线加以取舍,会有良好的效果。
2. 自由分割:自由分割是不规则的,将画面自由分割的方法,它不同于数学规则分割产生的整齐效果,但它的随意性分割,给人活泼不受约束的感觉
3. 比例与数列:利用比例完成的构图通常具有秩序、明朗的特性,给人清新之感。分隔给予一定的法则,如黄金分割法、数列等。

平衡

在造型的时候,平衡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,由于平衡造成的视觉满足,使人的眼睛能够在观察对象时产生一种平衡、安稳的感受。

平衡主要分为:
1. 对称平衡:如人、蝴蝶,一些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的形状。
2. 非对称平衡:虽然没有中轴线,不是对称的关系,却有很端正的平衡美感。

基本形的各种排列
基本形是构成中最基本的单位元素,在单位元素的群集化过程中,可能变化出无数的组合形式,为使构成变化不杂乱,基本形以简单的几何形态为好。

基本形的排列原则:
1. 基本形线装的排列:排列向横向发展,发展成为现状图形,有很强的方向性。可以水平方向或斜线方向发展。
2. 面状排列:基本形以二次方向排列,构成面状图形。
3. 环状排列:把基本形线状的排列发展成为曲线,使两端连接。
4. 放射状排列:基本形由中心向外排列,造成放射图形。
5. 对称排列:基本形左右对称排列,排列规律、整齐。